2024年9月14日,儿科学院在附属儿童医院广州路院区6号楼6楼会议室召开《初级儿科临床实践》集体备课会。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黄华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副院长唐维兵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教学办教研办周小冬主任、薛仁杰老师及初级儿科临床实践全体任课老师参会。会议由儿童医院医务处处长葛许华副教授主持。
首先由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黄华教授分享临床实践课程开展的经验介绍。内容涵括了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的相关内容。医院篇:医院的历史,部门与空间分布、导医服务,功能及类型。门急诊篇:门诊诊疗单元(门诊概述、服务流程、服务理念、医患沟通),急诊(急诊的发展、如何分类、急诊的发展历程)。专科篇(内科、外科、妇产科、护理、康复、医技科室)。课程设计理念及开设背景:大一新生对医疗体系认识不足,缺乏准确的临床认知。通过介绍诊疗环境、体验医护角色,理解医生责任,感受医患关系,认识医学的基本方法和挑战,为临床知识的深入学习打一个框架,激发学生对医学生和医生这两个不同身份的探究,以助力树立职业信仰及爱伤观念。
随后,葛许华教授分享了初级儿科临床实践课程的设置目标和课程目前进展情况,并布置本学期教学任务。通过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介绍儿科的发展历史,儿科专业的特点,儿科专科的发展等,以期帮助学生掌握初步的儿童生长发育的知识、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每次的临床观摩和操作技能训练,包括但不限于儿童病史采集和基本急救技能等。最后,学生需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完成分组汇报。课程同时强调沟通技巧和同理心的培养,以及对儿科患者全面照护的理解。本学期课程开始在即,葛许华教授提出了继续完善课程内容,积极为开课做好准备的要求。
在讨论环节,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康复科李红英主任分享了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康复的发展历程,并带领学生在治疗室内体验康复场景,以及如何识别那些可能需要额外支持的孩子。在康复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还要关注他的情感需求。重症医学科张琴主任分享了“神秘的ICU不再神秘”的课程设置理念,通过科室设置,病房管理,患儿关怀等多方面介绍,特别是罕见病的多学科系统照护,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重症患儿,如何沟通病情及帮助困难家庭等多方面情境。
最后,由唐维兵院长总结本次备课,并感谢黄华教授的精彩分享。儿科初级临床实践是我院针对大一新生开展的特色课程,以帮助学生对自我身份认识的觉醒。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助力学员了解儿科,激发他们对儿科的兴趣。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人文关怀能力。儿科初级临床实践是医学生职业成长的重要阶段。它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临床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同情心和终身学习的态度。希望新学期的课程团队成员持续努力,不断创新课程内容,保证教学质量,并激发课堂的活力,共同迈向新的学术高峰。